渔业动态
渔业动态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渔业动态 > 渔业动态 > 正文

我国建造最大深海智能渔场 加快推动深远海渔业发展

发布时间:2018-09-12  发布者:央广网  字体大小:【加大  减小】  【打印】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眼下,我国南海海域已进入开渔期,其他海域也将陆续开渔。波涛万里,千帆竞发。在港口内,渔船上,大海里,勤劳的渔民们正繁忙地作业。长期以来,向更远的星辰大海进发,深耕蓝色的海洋,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深远海渔业的发展,也正在加快升级转型的步伐。

日前,我国最大的深海智能渔场——“海南陵水深远海渔业养殖平台”,在山东青岛正式开工建造。这是我国首个在南海开建的深远海现代渔业养殖项目,一次投入水体达75万立方米,将开启热带海域深远海大型网箱养殖的先河。科技支撑如何为“深耕远海”提质加速?

我国首批3座超大型渔业养殖装备——“海南陵水深远海渔业养殖平台”目前正在中船重工武船集团位于青岛的基地内,如火如荼地建造当中,预计明年5月前建造完成。整个智能渔场设计由3座平台与1座保障设施构成,平台直径110米、高75米。单个平台养殖水体25万立方米,相当于200个标准游泳池。仅网衣面积就等同于7个足球场。能一次养殖金鲳鱼1000万条,大大提高了产量。其首次挺进暖水养殖领域,对我国发展深远洋现代渔业具有里程碑意义。平台由海南最大的网箱养殖企业临高海丰养殖公司订购,该公司副总经理李小樱介绍:

李小樱:像足球场那么大,年产量会达到6000吨。相当于现有传统产量的100倍。

智能养殖平台规划投放在海南陵水自净能力更强的深海远洋。我国南海海域面积210万平方公里,台风问题长期困扰着南海养殖业的发展。据介绍,整个平台采用下沉座底抵御超强台风,工作水深55米,常规海况下半潜养殖,可抵御12级台风,最大可抵御17级台风。渔场设计承建方——湖北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王宇介绍:

王宇:抗17级台风是必须要满足的,必须解决高温高湿环境下防腐的问题。

如果说抗台风只是“基本技能”,那么智能渔场还将采用远程遥控技术,实现无人值守功能。饲料投放、抗台下潜、鱼群监控、死鱼处理等功能,都可由远程遥控实现,这将实现我国在开放海域工业化、自动化、规模化、集群养殖的重大突破。

此外,与近岸大网箱相比,其造价高,但运营成本却低,辐射服务能力可达5-10海里。同时,平台还将集合物资运输中转、海上应急救援、渔品集中加工、直升机船舶海上加油等功能,被誉为一艘“养殖的航母”。海南临高海丰养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海:

黄海:基本上是工业化、智能化操作了,它慢慢会形成一定规模,抗风险能力就会加强。

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60亿元,预计经济总产值可达200亿元,全产业链带动就业可达万人以上。政府、央企、金融机构、社会资本联合,发展智能化养殖,多方合作、产融结合,以技术加持,以资本带动,推动着渔业养殖的转型升级。北京国开银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忠:

吴忠:海南以此项目为示范,继续推广这种合作模式,为整个深海养殖发展,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海南作为全国管辖海域面积最广阔的省份,每年有近50万名渔民在海上作业,渔业是海南省的传统产业。然而海南省目前从事捕捞的2万多艘渔船中,绝大部分还为小型近岸渔船为主。不仅如此,近年来,近海资源枯竭、生产力水平低下、捕捞设施与技术落后、产业发展层次低等,是沿海地区发展渔业普遍面临的“痛点”。渔业转型发展迫在眉睫。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养殖处处长覃甫良介绍:

覃甫良:普通网箱调减,逐步向深远海方向发展,减轻近岸环境的压力。外海的空间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养殖出来的水产品品质会更好。

而深远海智能养殖平台不仅在规模上实现经济效益,在环境友好方面也将起到引领作用。平台一旦建成和使用,未来将在海南加大推广。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王利生介绍:

王利生:智能平台对环境的影响最小,而且所有的圈子都在二类生态红线之外。这种新技术也会在相关的海域使用,科技研发与示范还有其它的流动环节,给予一些支持。

今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坚定走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加快培育新兴海洋产业,支持海南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着力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要发展海洋科技,加强深海科学技术研究,推进‘智慧海洋’建设,把海南打造成海洋强省。”

王利生介绍,2017年海南省海洋经济生产总值为1250亿元,同比增长9%;计划到2022年突破2000亿。未来五年,海南省将努力推动渔业实现“四大转变”:由捕捞为主向养殖为主转变、由近海养殖向外海养殖转变、由近海捕捞向深远海捕捞转变、由粗放的渔业生产向渔业全产业链模式转变。

上一条:成百上千亿资金助推山东海洋强省建设
下一条:天津出台渤海治理三年计划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