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所属的四个增殖实验站之一,北戴河中心实验站(以下简称“北戴河站”)承担着农业农村部渤海部分海域增殖放流和效果评估等项目任务。按照2022年增殖放流项目计划,北戴河站3月下旬需启动实施牙鲆、红鳍东方鲀的苗种培育工作。受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秦皇岛市及周边的唐山市等多地采取了封控措施,交通运输不畅、人员流动不便,导致北戴河站增殖放流项目所需的轮虫等饵料和红鳍东方鲀初孵仔鱼难以从外地及时运达,以及30多名高校实习生滞留外地无法进站参与项目工作,项目实施面临着较大困难。
面对疫情带来的影响,北戴河站积极克服困难,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科研生产,有序推进增殖放流项目前期工作。一是落实防控要求,保障科研安全。按照秦皇岛市分区管控、全员核酸检测等疫情防控要求,北戴河站结合科研生产需要,抽调18名党员干部、科研骨干和研究生留站值守并进行封闭管理,其余人员居家办公。封闭管理10余天内,值守人员接受了两轮核酸检测,克服生活不便等困难,齐心协力做好牙鲆选育及红鳍东方鲀苗种培育前期准备等工作,为增殖放流项目实施夯实了基础。二是加强沟通交流,争取多方支持。为了能够把项目所急需的轮虫等饵料及红鳍东方鲀初孵仔鱼从唐山丰南和曹妃甸地区及时运达站里,北戴河站积极与相关企业、农业主管部门、疫情防控部门等联系,加强汇报沟通,争取大力支持,经不懈努力,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3月27日晚8:00,通过六段接力运送,终于将轮虫等饵料和红鳍东方鲀初孵仔鱼安全运达站里。3月29日,北戴河站获得了河北省农业农村厅颁发的“民生保供单位资质证明”。三是动员全站力量,保障项目实施。随着疫情的缓解,目前秦皇岛分区管控解除,人员恢复有序流动,但原定的实习学生仍无法从外地到站工作,也难以找到符合要求的临时工,项目实施面临人手紧缺的难题。北戴河站积极动员全站力量,统筹好科研、管理等工作安排,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到项目中,确保了牙鲆、红鳍东方鲀苗种培育等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增殖放流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疫情仍未结束,防控不可松懈。北戴河站将持续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科研生产工作,保障好增殖放流项目等工作的顺利实施,为渤海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做出积极贡献。




(渔业资源增殖研究室 供稿)